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蜀麓耕夫山野草堂

我在合肥大蜀山下,我耕耘,我收获!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  蜀麓耕夫者, 山野之间一散人也。朝饮一杯清茶, 夜酌二两小酒。闲来读数页诗书, 兴至诌两句心得。望日升月落, 观云卷云舒。虽在王化之内, 不在名利之中。

【原创】在新教师汇报课评课会上的讲话  

2014-10-16 17:29:00|  分类: 教学一得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在新教师汇报课评课会上的讲话

(会后整理)

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,上午好。

今天是新老师的汇报课,又是师徒结对会,我就多说几句。

首先肯定两位新老师的这两堂课。两位老师准备充分,课堂程序安排合理,思路清晰。课堂上,教态亲切,有较强的亲和力,师生互动也比较充分,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,基本体现了教改“三维”目标的精神。

为了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,我也不得不多泼点冷水,提提意见,有些意见可能比较尖锐,请务必正确对待。如有不当之处,敬请指正。

一、新教师要认真研读《课程标准》和《安徽省中考考试纲要》。课标和考纲是我们教学的根本指南,只有了解了教学的内容,才能合理地、科学地安排好每一节课。否则,我们岂不是瞎忙活了?比如,今天两位新老师上的课中,原子结构示意图,在课标和考纲中都只要求“认识”,也就是能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,读懂所表示微粒的核电荷数、原子层数、各层电子数,是原子还是离子。但我们两位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,拔高了教学要求,在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上花了太多的时间。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,学生也不易掌握。当然,如果时间许可,拓展一下也无不可(比如,条件许可时,可安排一次课外活动与探究),但这两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很重,我们就没必须太多的纠缠于结构示意图了。省下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,收效会更好些。再比如离子形成一小节,重点是原子与离子的异同,通过对离子和原子结构的分析,使学生明了,离子与原子在质子数(核电荷数)与质量相同,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,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有根本的差异,了解到离子与原子在电性上是不同的,故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,并且是同类原子,为以后的元素概念的形成奠定较好的理论基础。

二、要认真研究课堂的每一个环节,即便是非常微小的环节,也应该悉心准备,科学安排。比如,一堂课的重点是什么,难点是什么,重难点如何突破,程序怎么安排,语言怎么组织,启发诱导如何设计,学生活动如何实施,生成问题如何应对等等,我们在课前都应当有所准备。准备得越充分,驾驭课堂的能力就越强,反之,课堂上我们就疲于应付。今天两位新老理由的课堂语言很亲切,亲和力很强,还比较风趣。但个别地方语言不够精炼,甚至还有些重复的话;第二位老师的教学任务没有能按计划完成,也是课前准备不充分的结果。

三、公开课是教学的最理想状态。我们平时上课或许很难达到公开课的水准,所以,有些老师对公开课有抵触情绪。我也承认,公开课不同于常态课,如果每堂课都上成公开课,老师的精力是无法跟上的。但,公开课体现的是最新的手段,最新的观念,最理想的课堂状态,它引领的是一种理念。正如服装表演与常装的关系。虽然我们一般不会穿着T型台上的服装在大街上走,但从T型台的服装中,我们能吸收合乎常装的新的理念来美化我们的服装。同样的道理,我们也能从公开课里汲取合理的营养,改善我们的常态课。

如果新老师每个学期能按公开课的要求上好三五堂课,三两年下来,我们就会迅速成长起来。所以,我希望每一个新老师能每学期上一堂区级公开课和一堂校级公开课,同时根据实际情况,把某几堂常态课当成公开课来上。通过几年的努力,我们就会独挡一面,成为一位成熟的老师。

四、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。我们的化学学科仅是科学大厦的一部分,与其他学科,特别是理科的物理、生物等有着必然的联系。我们切不可单打独斗。

今天,我们在教学原子的结构知识时,我们就应该引入物理学上的相关知识,这样,我们会节省很多时间。物理学在八年级已经讲授,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结构,而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。如果我们通过对物理学科相关知识的复习,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。

五、培养驾驭课堂的能力,善于处理课堂衍生的突发问题。我们面对的是几十名学生,他们思维活跃,会想到我们所想不到的问题。如果能正确处理好这些衍生的生成问题,对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有很重要的意义,也使我们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。

今天上课中,我发现一位老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时,学生回答的结果和老师课前安排的顺序不一样。学生答出了最终结果,但老师却希望学生回答的问题顺序是难度递增的,于是把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自己事先安排的思路中去了。这完全没有必要。既然学生答出了最终的,也是难度最高的结果,也就达成了教师预期的目标了。或许不是所有学生的思维都是如此的敏捷,他们还不了解最终结论得出的理由,那也不是大问题。我们可以重新调整问题的顺序,由难到易再回到原点。其效果是一样的。

罗嗦了这么多,不知对新老师有没有点滴启发。最后,我表个态,新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什么问题,如果需要,我尽我能力满足各位的需求;我的课堂是向各位敞开的,随时欢迎各位光临。有不同看法也可以展开讨论。

谢谢大家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15)| 评论(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